我市警区自2021年4月27日运行以来,街面见警率、管事率、盘查率明显提升,5个警区屯警街面,不断破解一线工作中存在的“指挥调度不顺畅、警务资源不融合、顽疾整治不彻底”等难题,警区范围内刑事类警情、治安类警情下降明显,辖区道路交通秩序总体向好,实现多元化化解矛盾、全时空守护平安、零距离服务群众,警区改革取得了“1+1+1>3”的效果,擦亮蒙自社会治理名片。
集约优势,以“合”促专。一是打破壁垒。将城区警情较多、治安复杂的区域,结合“情指勤督舆”一体化实战化警务机制建设需求,抽调200名民辅警组建5个警区,采用“1警察=巡警+交警+治安民警”的“一警多能、一警多专”运行模式,搭建集处警、巡逻防范、交通秩序管理、行业监管服务于一体的街面实战单元,执勤服务实现“警种意识”到“警察意识”的转变。二是勤务融合。按照“党委管总、警种主建、警区主战”思路,警区由警务指挥部和派出所实行双重管理,治安、交警、巡特警等以治安管理、交通管理、接处警及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内容开展实时业务指导与专业技能培训,警区全员参与警区警务,每个值班小组同步搭配交警、巡特警、派出所警力,警区改革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、警务内涵式发展。三是主动找警。警区同步配备巡逻车、处警车、摩托车,按照“警车不进院,警员不进所”要求,对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动态巡处,主动发现违法犯罪,把警情消灭在萌芽状态,高峰时段指挥疏导交通,纠正查处违法行为,确保城区交通安全畅通,打击违法犯罪实现“坐等接警”到“主动找警”的转变,警务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最优分布和集约使用。
扁平指挥,以“细”促效。一是警令直达。警务指挥部接警后直接指派“警区”警力出警,警情下派车载警务终端,最大化减少指令中间层,实现快到达。同步通过车小丫、4G执法记录仪和对讲机与出警民警保持音视频联通,实现“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”贯穿式监督指导,执法全流程可回溯,确保警区执法可视化、规范化。二是潮汐用警。警区警力跟着警情走,警务指挥部每日根据警情大数据分析,预算交通拥堵、酒驾高发、盗窃频发、纠纷易发等不同类别警情的“潮汐时段特性”,分时段指导警区进行潮汐布警,并通过“图上指挥”精准定位警车与警力,合理调整街面巡逻防控警力投放和布防工作,提升巡逻防控效能,确保重点时段、路段有警定点巡。三是以战领建。将警区警力纳入全局应急警力合理进行编队,在城区重点部位的定点值守和巡逻防控中,巡特警、警区警力互为补位,增加了城区街面警力的覆盖面和数量。警区的运行,提升了最小作战单元的应急处突能力,强化了情指勤督舆一体化的实战能力。
集中攻坚,以“严”促治。结合重点区域整治专项行动,警区根据辖区情况划定整治重点,将出租房、行业场所等作为治安治理的关键,全面摸清辖区人员具体情况,严防藏污纳垢,深挖涉黄、涉赌、涉毒等问题,并借助“三查四告知”和“治安基础要素大起底”行动,切实把警力沉下去,通过民警日常查,机关+派出所+警区每周四集中定点查,切实解决治安顽症。打防管控从“事后打击”转变为“打防并举”,整治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。
群防群治,共治共享。警区成立以来,发动群众力量,整合“警区民辅警+社区干部+蒙城义警+N”等力量,打造了小单元社会治理新模式,走访服务群众26325人,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47起,制止打架491次,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,向群众发放反诈宣传单10万余份,进一步做实警区巡防、走访、宣传等系列基础工作,打通了社会治理“最后一米”,社区警务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共治共享”的转变。其中,北京路警区与青云社区组建“警社110”,探索实践了党建工作联抓、平安社区联抓、政务服务联处、矛盾纠纷联调、情报信息联采、公共安全联管、治安隐患联排、重点人群联控、群众诉求联解、防范教育联宣的十联工作机制,进行了信息时代群防群治工作的创新与有益试验,摸索了最末梢环节的打防管控“新路径”。
(市公安局 马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