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雨过铺街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,将特色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,传承发展彝族(尼苏)剪纸文化产业,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希望。
创新模式,注入活力。蒙自市雨过铺街道95%的居民为彝族尼苏支系,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,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。彝族(尼苏)剪纸源远流长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。雨过铺街道提出的“1+3+N”发展模式,即打造彝族(尼苏)刺绣,带动剪纸、编绣、银壶传统手工艺以及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发展。街道以非遗项目“彝族(尼苏)剪纸”为载体,将特色文化艺术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不断探索和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
筑牢阵地,培育人才。充分发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作用,依托“云南民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”“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”开展剪纸技艺培训6期180人次,培育新一代传承人;组织剪纸“非遗”进校园8期320人次,培养青少年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爱好,培育乡村文化振兴人才。
创新产品,宣传文明。围绕孝善文化、廉政文化、红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主题,开展剪纸活动,传承与弘扬传统技艺,充分展现居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崇尚行善重德尚礼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;结合市场需要,融入“彝族(尼苏)剪纸”元素的文创产品应运而生,包括服饰、家居以及礼品等多样化设计,拓宽剪纸产业的销售渠道。通过订单、实体店铺等多种途径,积极推广和销售“彝族(尼苏)剪纸”产品,提升剪纸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。
文化体验,扩大宣传。在乡村旅游点设立剪纸艺术展示区、剪纸体验区等,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,了解和体验“彝族(尼苏)剪纸”的魅力;逢节庆或者赶集日,定点销售剪纸产品,吸引居民前来参与,感受“彝族(尼苏)剪纸”文化的魅力,提升雨过铺街道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。蒙自市级“彝族(尼苏)剪纸”传承人李照英经常将自己的剪纸作品无偿赠送给剪纸爱好者,她说:“我的剪纸作品一个月能卖3000多元。我卖作品的主要目的是,让大家感受彝族剪纸魅力,宣传我们民族的剪纸文化。”
下一步,街道将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模式,将“彝族(尼苏)剪纸”这一独特的文化推向世界舞台,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积极贡献。
(蒙自市雨过铺街道李沿杓 蒋劲梅)